> 玻璃大全 > “骑驴吃扑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骑驴吃扑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骑驴吃扑”这个成语的出处确实挺有意思,来自宋代释慧远的诗。乍一听这名字,谁不觉得这禅师是“吃不了兜着走”?诗里说他被“拶著东弗于逮”,结果只能“骑驴吃扑”,这画面简直让人联想到骑驴的时候被现实一巴掌拍在脸上,狼狈到家了。

说到这儿忍不住想问,为啥古人总爱用驴来比喻人生?难道驴子就是苦逼的代名词?比如“骑驴觅驴”,你想想,骑着驴找驴,这不是讽刺那些没脑子的人吗?再比如“驴粪蛋表面光”,这不就是说那些光鲜亮丽却没内涵的人吗?看来古人对驴子真是情有独钟,用起来也是恰到好处。

不过话说回来,“骑驴吃扑”其实也没啥好羞愧的,谁还没个倒霉的时候?你看大诗人李白,不也被人叫“诗仙”,最后还不是“长安一醉哭东都”?这不就妥妥的“骑驴吃扑”吗?所以啊,与其说这是种无奈,不如说是种通透。接受生活的小打击,然后继续往前冲,这不才是人生的真谛吗?

再想想,禅师在诗里说“鬼妒人嫌我亦僧”,这也太佛系了吧!他都能看淡别人的嫉妒和嫌弃,咱们这些凡人,何必在意那么多?说不定下次遇到难事,也可以学学这位大师,来个“骑驴吃扑”,吃完了继续前行,这才是最高级的洒脱!

“骑驴吃扑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骑驴吃扑”出自宋代释慧远的《禅人写师真请赞》。

“骑驴吃扑”全诗

《禅人写师真请赞》

宋代 释慧远

松形鹤骨底本僧,鬼妒人嫌我亦僧。

悬羊卖狗随进遣,栗棘金圈任跳吞。

忽然拶著东弗于逮,骑驴吃扑。

《禅人写师真请赞》释慧远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禅人写师真请赞》是宋代释慧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松形鹤骨底本僧,

鬼妒人嫌我亦僧。

悬羊卖狗随进遣,

栗棘金圈任跳吞。

忽然拶著东弗于逮,

骑驴吃扑。

诗意:

这位禅师身形苗条,宛如松树,骨骼轻盈如鹤。但他的出众才华却引来了鬼神的嫉妒,世人也对他怀有嫌隙,因为他也是一位僧人。他像卖掉羊和狗一样,随波逐流,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行为。他像躲避栗棘和金圈一样,随心所欲地跳跃,任由外在的束缚进食。突然间,他被东方的弗于逮抓住,骑在驴子上,吃下了一记重击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以禅师为主题,通过流畅的笔触和形象的描绘,展现了禅师的独特境界和遭遇。诗中的禅师以松树和鹤作为比喻,形容他的身形和骨骼之轻盈,折射出他的精神境界和修行成果。然而,禅师的才华和独特性引来了嫉妒和嫌隙,显示了现实世界中的纷争和不公。禅师在世俗的环境中变换自己的行为,如同卖掉羊和狗一样,随波逐流,这暗示了他对社会压力和期望的适应和妥协。他像躲避栗棘和金圈一样,灵活地跳跃,表现出他超脱尘世的能力和对外在束缚的自由选择。然而,诗末禅师被东方的弗于逮抓住,骑在驴子上,吃下了一记重击,这可能意味着他在世俗中受到了不公和冤屈的待遇。

整体而言,这首诗词通过禅师的形象和经历,揭示了人与社会、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张力和矛盾。禅师的境遇既体现了他的超凡境界,又暗示了他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。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,表达了禅师淡泊名利、超越尘俗的精神追求,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复杂和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