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寒食节的来历

寒食节的来历

寒食节的来历

寒食节的来历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:

1. 改火习俗 :

古代人们在初春季节为了防止气候干燥引发的火灾和山火,会熄灭上一年的火种,并钻燧取出新火,作为新一年生产和生活的起点。

在禁火期间,人们不能生火做饭,只能准备熟食以冷食度日,因此得名“寒食节”。

2. 纪念介子推 :

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(后来的晋文公)在流亡期间,大臣介子推不离不弃,曾割股充饥救助重耳。

当重耳成为晋文公后,介子推不愿为官,隐居绵山。晋文公为了迫使他出山相见,下令放火烧山,介子推与母亲被火焚而死。

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烈,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,形成了寒食节。

寒食节最初与介子推的故事相关,后来逐渐固定在清明节前一二日,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在这一天,人们有禁烟火、吃冷食、祭扫、踏青等风俗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寒食节与清明节有何不同?

寒食节的起源是如何传下来的?

寒食节有哪些传统习俗?